揚州市工業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
(四)在發展階段上,基本實現從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階段的邁進。
經過“十一五”時期的長足發展,到2010年,我市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第二產業在GDP中的比重達54%,城市化水平達54%。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基于工業化指數的分期方法,“十一五”期末,我市已基本完成從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階段的邁進(比全國約早4年)。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占GDP份額的提升速度明顯加快。201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50%以上,比2005年上升1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重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重工業產值4272.6億元,年均遞增37.7%,比全市工業快5.6個百分點,比輕工業快15.4個百分點。重工業占工業經濟的比重為72.7%,比2005年上升13.1個百分點,重工業占比上升速度比“十五”快0.7倍,顯現出工業化中后期重工業加快發展的顯著特征。
“十一五”期間,雖然全市工業總體實現了經濟增長與轉型升級的互動共贏,但制約工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在結構上,重化工業比重高達70%以上,節能減排任務艱巨;高新產業占比依然不高,重點產業的主要產品多數還處于技術鏈、價值鏈的低端;部分中小企業產品結構亟待調整。在規模上,新興產業的經濟總量還明顯偏小;產值過百億的企業僅有3家,與周邊先進市相比差距較大;全市5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還沒有全面突破。在創新能力上,區域性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園區創新功能急需強化,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收入的比重僅在1%左右,主導產業和“三新”產業的核心和關鍵技術亟待突破。在要素支撐上,高端人才尤為匱乏,資金、土地等要素瓶頸制約仍比較突出,要素保障能力和水平還不高。最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是“五缺”:缺少龍頭帶動型的大項目,缺少骨干支撐型的大企業,缺少優勢明顯的大產業,缺少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大產品,缺少創新創業領軍型人才和大企業家。
二、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國際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回升期,是經濟周期中極為復雜而關鍵的一個階段。在這期間,國內外發展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我市工業發展既蘊含戰略機遇,更面臨嚴峻挑戰。
世界經濟將在曲折中復蘇回升。國際金融危機過后,世界經濟開始走向復蘇,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已經有一定幅度的經濟增長,未來五年,世界經濟可能實現逐步回升。我國作為充滿活力的第三大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復蘇中已經率先崛起,今后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望繼續領先。但全球金融體系尚未完全穩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尚需增強,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蔓延,主要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更趨明顯,通脹壓力逐步加大,全球公共治理問題日益凸顯,這些新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出現起伏,進而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我們既要對宏觀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更要有在復雜多變環境中生存發展的思想準備,把握好宏觀經濟走勢和經濟發展規律。
全球經濟結構正在孕育重大變革。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陣痛和對環境氣候問題的反思,世界經濟將在自我調適中整合、嬗變。在經濟發展格局方面,發達國家對過去那種“大量進口、超前消費”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始作出調整,增加制造、減少進口將成為它們“再工業化”的國家戰略,同時,眾多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努力擴大內需、增加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供需結構面臨再平衡,我國作為“世界工廠”,高度依賴外需的發展方式將面臨嚴峻挑戰,加快提振內需、拓展國內市場,是經濟戰略轉型的必然選擇。在產業發展趨勢方面,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興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加快孕育,形成一批關聯度極廣、爆發力極大、帶動性極強的產業群落,進而引致全球產業結構的“顛覆性再造”。在公共環境治理方面,全球污染和氣候惡化問題日益突出,世界各國更加重視低碳化發展,我國作為正在加速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節能環保的壓力尤為巨大,轉變過去那種“高耗高排”的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在世界經濟結構面臨重大變革的新形勢下,能否實現戰略轉型,是掌握新一輪發展主動、實現超常規跨越的關鍵所在。我們既要有敏銳的機遇意識,把握好今后幾年戰略轉型的有利時機,在新技術研發、新產業培育、新市場開拓中搶占制高點,更要有可能被“邊緣化”、“空心化”和“低端鎖定”的危機意識,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國經濟政策或將出現新的調整。隨著經濟復蘇形勢的進一步明朗,歐美各國在金融危機時期施行的救市政策正在逐步退出,我國的貨幣信貸政策開始作出調整。從物價走勢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正在震蕩攀高,我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同時國內農產品、住房等價格不斷上揚,通脹形勢將日趨嚴峻。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持續通脹。為此,政府必然采取有力的貨幣信貸緊縮措施,在抑制物價的同時適度調控經濟增長速度。我們既要善于搶抓政策寬松的有利時機來加快發展,更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積極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緊環境”,爭取夾縫求生,緊中求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從我國傳媒行業投融資現狀來看,目前我國傳媒市場投...[詳細]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 黃纓杰:2025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下游市場 鋰電池下游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組圖】
- 鄭晨:預見2025:《2025年中國液壓行業全景圖譜》
- 成招榮:【干貨】投影機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袁業:2025年全球OLED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柔性OLED出貨量增長迅速【組圖】
- 劉帥:收藏!一文帶你看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經濟篇)
- 施馨童:【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北斗導航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