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工業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
2、高端發展主導產業。
機械裝備產業,重點推進零部件加工向整機生產轉變,單機生產向柔性化、多功能、復合型裝備生產線轉變,低端裝備制造向高精度、高速度、大型化、智能化、節能環保型裝備制造轉變,全面提高壓力機械、節能環保機械、建設機械、水泥機械、石油機械、飼料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的制造水平和技術含量,部分產品努力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力爭到2015年,全行業產值突破3500億元。
汽車船舶產業,汽車產業重點發展高檔轎車、特種專用車,加快提升客車和商用車的檔次和質量,大力開發新能源轎車和客車,推進汽車電子、驅動和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升級和產業化。力爭到2015年,整車生產能力超過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萬輛,全行業產值達1800億元。船舶產業重點提升散貨、油品和集裝箱三大經濟環保主力船型的檔次和規模,大力開發液化氣、化學品等高科技含量的特種船舶,加快發展海工裝備,積極拓展船舶配套產品,進一步做強產業優勢。力爭到2015年,造船生產能力達1200萬載重噸,全行業產值達1200億元。
石油化工產業,重點圍繞“突破上游,擴大中游,主攻下游”的思路,在化工園區力爭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加快推進建滔化工、奧克化學重油催化裂解和東聯化學生物乙烯等項目的落地,形成年80萬噸乙烯、70萬噸丙烯的生產能力;加快建設苯乙烯、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及其衍生產品的生產裝置,形成190萬噸苯乙烯、40萬噸環氧乙烷及其衍生產品、55萬噸環氧丙烷及其衍生產品的生產能力;加快開發發泡聚苯乙烯、SBS彈性體等高分子材料和超高分子量級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丙烯晴、ABS樹脂、乙丙橡膠等化工新材料,分別形成60萬噸、10萬噸、10萬噸、40萬噸、30萬噸、30萬噸、10萬噸和5萬噸的生產能力,全力推進化工產業上中下游循環鏈式發展,打造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石化物流集聚發展的新格局。同時,大力發展新型日用化工、生物化工、醫藥化工和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化工。力爭到2015年,全行業產值達3000億元。
3、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優化結構、提升檔次的總體目標,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品牌創建、兩化融合、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等項工作為主要抓手,推進紡織服裝、工藝玩具、醫療器械等傳統產業創新能力、工藝裝備、產品檔次、生產模式明顯提升。
4、加快發展生產服務業。明確發展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研發設計、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關鍵性生產服務業,為生產企業開展“貼身式服務”;推進制造業“主輔分離”,鼓勵生產企業將物流、研發、營銷等非核心業務剝離外包,加快服務業向制造企業滲透,形成主業突出、分工明確、配套緊密、運作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到2015年,力爭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5、著力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寧鎮揚都市圈,主動接納中心城市產業、技術、人才、要素等輻射和轉移,逐步實現與南京、鎮江的產業布局同城化。推進市域內產業布局的專業化集聚,引導和促進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智能電網、電子書等新興產業重點在市開發區集中布局,石油化工產業重點在市化工園集中布局,汽車、船舶產業重點在儀征、邗江、江都等專業園區集中布局,數控壓力機及各類機械裝備、鋼管、液壓件等制造業重點在邗江、江都、廣陵、高郵、維揚等開發區集中布局,電線電纜、電工電器等智能電網關聯產業重點在寶應、高郵專業園區集中布局。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將儀征汽車工業園的汽車產業,化工園的化工產業,寶勝工業園的智能電網產業,市開發區的新能源、新光源、電子書產業分別打造成千億級特色產業基地。同時,引導和促進醫療器械、照明燈具、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工藝禮品、旅游用品等傳統特色產業在鄉鎮特色產業群集中布局,打造一批100億元、500億元以上的特色產業群。
(二)加快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堅持政府、企業、社會三個層面全面推進,著力構建完善的政府公共服務、企業自主創新、社會專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區域創新體系。
政府層面,重點加快創新型園區、科技城、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器和加速器、產業技術戰略聯盟、檢測實驗中心、公共技術研究機構等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積極爭創國家及省級創新型園區,爭取到2015年,建成1—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3個開發區成為省級創新型園區,新增省以上特色產業園區10個以上,累計建成孵化用房3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4000家以上。大力引進外部科研資源,進一步提升南大-揚州光電研究院、江蘇(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中科院揚州分中心發展水平、創新能力和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南大揚州化工研究院、西安交大智能電網技術裝備研究院、深圳大學材料學院(寶應)研究分院等公共服務平臺。“十二五”期末,每個縣(市、區)及省以上開發區都要與一批高校院所進行深度合作,共建產業技術聯盟和研究院,打造技術服務公共平臺,推進我市重點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盡快突破。加快規劃建設揚州科技城,推動揚州大學科技城、西安交大科技城等創新型學區建設,使各類科技城成為我市工業產業最具活力的技術孵化基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積極推動北斗產業化應用,導航與...[詳細]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 黃纓杰:2025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下游市場 鋰電池下游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組圖】
- 鄭晨:預見2025:《2025年中國液壓行業全景圖譜》
- 成招榮:【干貨】投影機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袁業:2025年全球OLED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柔性OLED出貨量增長迅速【組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