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快遞企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分析 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組圖】
民營快遞企業占到九成份額
在電子商務崛起、利好政策推動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國快遞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業務量、業務收入屢創新高。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業務收入累計達到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

隨著快遞行業壯大,一批優秀的快遞企業迅速脫穎而出,并形成了三大梯隊的競爭格局。其中,順豐和EMS處于第一梯隊,采取直營模式,定位中高端,單價較高;“四通一達”占據第二梯隊,采取加盟模式,定位中低端,單價較低;廣大的中小快遞企業組成第三梯隊,規模較小,通過差異化服務參與競爭。
從具體市場占有率來看,2018年上半年,順豐及“四通一達”市占率相差不大。其中,中通市占率稍占優勢,約為17%;韻達、圓通市占率緊隨其后,市占率分別為14%、13%;百世、申通、順豐市占率則分別為10%、9%、8%。

順豐及“四通一達”的崛起,令我國快遞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2016年,快遞市場CR8為77.4%,到2017年底已上升至81.1%,2018年6月底繼續提高至81.5%。與此同時,也令民營快遞企業占據了90%的市場,國有快遞企業、外資快遞巨頭所占份額縮小。


區域競爭方面,我國快遞企業主要分布在以下四大區域:以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和青島為中心的環渤海快速遞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寧波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快速遞圈;以廈門和福州為中心的環臺灣海峽快運速遞圈;以廣州和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快速遞圈。
這四大快運速遞圈以滾動式、遞進式的扇面輻射,帶動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發展,這種輻射功能包含著巨大的快運速遞輻射和集散功能,以激活和融通全國范圍的快運速遞的人流和信息流。
具體省份而言,截止2018年11月底,我國快遞業務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浙江和江蘇三省。其中,廣東省快遞業務量超過110億件,達到116.74億件,同比增長27.8%;浙江緊隨之后,快遞業務量為89.24億件;江蘇排在第三,業務量39.13億件。

業務收入方面,截止2018年11月底,快遞業務收入排在前三的省份則分別是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其中,廣東省快遞業務收入超過1200億元;上海市快遞業務收入超過900億元,達918.16億元;浙江省快遞業務收入接近700億元。
未來將采取多措施參與競爭
面對當前的競爭現狀,在管理方面,國內快遞企業應通過縮減送遞流程,為客戶選擇最優的送貨程序,大大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擴充產品線,推出多層次的產品品類,實施差異化與精細化戰略。
在技術方面,快遞企業將逐步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改造和提升企業快運快遞的技術能力及信息化水平。運用新技術可以降低快運快遞資源耗費,通過供應鏈管理新概念和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創新快運快遞發展模式,實現快運快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在設施方面,由于物流設備是物流系統中的物質基礎,伴隨著快遞業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的物流設備應該不斷得到提升與發展。把物流設施設備的管理作為物流管理的重要內容,提高企業對于物流設施設備正確的認知,能使物流設施設備更好的為快遞企業服務。
在市場方面,快遞企業將加快向海外延伸。一方面,國內快遞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定格,向海外延伸,尋找角逐的新空間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眾多客戶尤其是大型企業客戶對國際快件的需求與日俱增,從國內網絡向國際網絡鋪陳成為業內許多快遞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快遞企業市場競爭分析及企業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快遞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快遞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快遞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