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電廠頻現燃料之憂 生物質能發電緩慢原因深度剖析
2013年11月,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世界首家將生物質能源開發與荒漠化治理有機結合并投入運行的示范項目,陷入發電燃料之憂,公司由于燃料不足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3年7月,凱迪電力被爆:凱迪電力運行的電廠里,只有少部分電廠滿負荷運轉,其他大部分電廠因缺乏燃料處于辦停機狀態。
我國生物質發電廠頻現燃料不足問題,多數處于停機虧損狀態,這也成為我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發展緩慢停滯不前的首要原因。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祝建梅通過對近年來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現狀的總結,認為影響我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 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現狀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研究顯示,2006-2012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140萬千瓦增加至2012年的800萬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3.71%,表明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較快。但是,我國的生物質發電主要停留在示范項目階段,并未形成大規模合理利用。生物質發電在我國電力生產結構中占比極小,在我國新能源發電結構中占比僅為1/10左右。
圖表1:2006-2012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單位:萬千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裝機容量來看,2012年全國新增核準裝機容量1156MW,至2012年底,全國累計核準容量達到8781MW,其中并網容量5819MW,在建容量2962MW,并網容量占核準容量的66%。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