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牌指標無人問津 “屌絲逆襲”需三方合力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上,目前,北京的住宅小區、寫字樓正在規劃具備充電條件的專用停車位,同時在大型公共停車場、公共場合規劃建設一定數量的充電設施。在快速充電的模式下,30分鐘就可充至總電量的90%,夜間充電還可享受波谷優惠電價。
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北京市已在公交、環衛、出租等公共領域使用了近17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公交車920輛、環衛車206輛、出租車150輛、轎車145輛,今年年底預計實現5000輛示范規模。與此同時,大興采育正在建設北京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預計年內對外開放。
向寒雪也認為,新能源汽車在城市中大規模運行需要大量的公用基礎充電設施作保障,必須建設大量的公共基礎設施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因此,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糧草”的充電等配套設施必須要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前期就開始布局完善。
除了政府層面的工作,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普及核心在于汽車生產環節的技術革新,只有生產技術上去了,消費者的購買及使用成本下來了,新能源汽車才可能真正得到普及。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遇到的最大的尷尬莫過于市場的不認可,雖然現在政府推出補貼政策,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成熟,客戶面臨使用成本增加、維修難度加大以及轉換投入增多等諸多問題。目前相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以當前的規模和成本,僅電驅動成本就在八萬塊塊左右。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經量產并投放市場的新能源車型極其有限,且相關的技術成熟度、關鍵設備與行業產業化仍有待提高,這也推高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及生產成本,而政府有限的補貼金額仍不能抵消新能源汽車的額外成本。
此外,消費者的認知程度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認知風險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對購買結果的“不確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認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可能存在的認知風險主要包括安全風險、性能風險、方便性風險等,只有消費者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及使用性價比優勢,新能源汽車才可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根據工信部2012年初公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這數字將比2011年增長超過600%。由此,我們基本可以認定,未來數年內,我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高速發展期,但同時,只有政府、車企及民眾三方合力,今日的“屌絲”——新能源汽車才可能實現完美逆襲,從非主流車型躋身主流行列。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