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感謝您的提問!
2018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3.20億噸,同比增長13.4%。
圖表1:2015-2018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類別回收利用表(單位:萬噸,萬臺,萬噸)

由于鋼鐵產能過剩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廢紙、廢塑料需求疲軟,再生資源價格低位徘徊,此外,規范經營的公司受到經營靈活、成本低下對個體經營者的沖擊較大。2019年,再生資源類銷售額2318億元,相比2018年有所下降。
圖表2:2011-2019年再生類資源企業銷售額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行業前景:
1、中美聯合宣布減排目標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兩國發布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根據聲明的內容,美國計劃在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CO2排放26%-28%的目標,相當于在2020年后美國將把二氧化碳減排速度提高一倍,從平均每年的1.2%提高到2.3%-2.8%的水平。中國計劃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而后逐年開始下降,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最近幾年,中國推出了很多舉措來減少CO2排放,中國此前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到15%左右,明確提出2030年的峰值時間點還是第一次。
中國承諾碳排放峰值時間表顯示高層對經濟轉型、能源結構調整的堅決態度,節能減排將會更加積極主動。
2、節能降耗效果顯著
再生資源回收即是以節約資源減少廢物排放為目的,將已使用過的廢物材料回收加工再利用以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按照廢料來源劃分,再生資源回收主要有九大類: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報廢汽車及機電設備、廢輪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鉛酸電池以及廢棄節能燈。
據測算,每回收利用1噸廢舊物資,可以節約自然資源4.12噸,節約能源1.4噸標準煤,減少6-10噸垃圾處理量;每利用1萬噸廢紙,可生產紙漿8000噸,節約木材3萬立方米,標準煤1.2萬噸,水100萬立方米,少排放廢水90多萬立方米,節電600萬千瓦時。再生資源產業已成為節能降耗、環保增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
3、環保需求孵化資源回收
廢舊資源有害物質多,回收利用具備環保、經濟雙重價值。再生資源產業不同于其他傳統產業,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兼顧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門集經濟、技術和社會管理于一體的系統工程。目前我國每年有大量電腦、手機等進入淘汰期,更新報廢后產生的大量電子產品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電腦設備。一臺電腦顯示器中僅鉛含量平均達到1公斤多,如果對其簡單采用傳統的填埋或焚燒方式處理,對環境、土壤的破壞將難以估量。對廢舊家電進行回收和專業處理,既可避免造成污染,也能對資源進行再利用,具有生態保護和循環經濟的雙重價值。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社會、經濟效益巨大,已成為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分支。
4、回收率差異方顯成長潛力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社會經濟效益高,回收率提升空間巨大。發達國家主要廢舊物回收率基本保持80%以上,而由于我國大部分回收企業規模較小、分布零散,再生資源要幾經周轉才能到分揀中心,廢舊電子電器等廢舊物回收率普遍不足30%,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5、政策密集出臺,行業走向聚光燈
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持續享受政策紅利。我國于2009年1月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以法律形式促進再生資源回收的推廣;2010年10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兩次提到建立現代廢舊商品回收體系,以再生資源產業為載體的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積極推行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的新型商業模式;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建立完整的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的意見》;2012年發改委等部委推動開展“電器以舊換新”、再生資源回收“五進”工程等重點工作;同時,商務部、環保部等多部委聯合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在政策春風沐浴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將凸顯“馬太效應”。
更多詳細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