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你好!非常感謝您對關于移動資訊行業市場格局的提問,以下是該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2019年1月22日,自媒體新聞實驗室發表了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文章遭網友刷屏,文章指責百度搜索結果一半以上指向百度自家產品,受此風波影響,百度股價當天下跌超6%。百家號是百度旗下自媒體平臺,得益于百度引擎流量導流,截至2019年1月,百家號日活量達到1.6億。受到百家號爭占市場影響,部分移動資訊平臺出現流量下滑現象。此外一點資訊高管內訌事件也引發了市場關注。
1、移動資訊市場競爭加劇,一點資訊被邊緣化
近年來,自媒體、聚媒體、短視頻等資訊平臺快速發展,今日頭條、百家號、趣頭條、快手等資訊企業依靠技術和運營優勢快速崛起,移動資訊市場競爭加劇。受此影響,部分移動資訊平臺用戶數量出現流失現象。
根據易觀千帆的觀測數據,2017年6月以來,一點資訊月活躍用戶數量出現下滑趨勢,截至2018年12月底,一點資訊活躍用戶數量為1441.4萬人,較頂峰時期人數下滑63.36%。
根據極光大數據統計數據,一點資訊App滲透率從2018年6月最高點7.93%下降至6.21%。
一點資訊相反,今日頭條近年來月活躍用戶數量持續增長,一點資訊的經營情況下滑,與一點資訊的技術和運營策略有關。一點資訊實行寬進嚴出的策略,自媒體創作者發表內容難以獲得推薦和閱讀,用戶逐漸流失。同時,隨著自媒體平臺搶占移動資訊市場,一點資訊不斷被邊緣化。
圖表1:2015-2018年一點資訊月活躍用戶數(單位:萬人)
2、互聯網紅利見頂,用戶質量指標成為企業關注點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同比增長4.66%,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2012-2018年,中國手機網民數量增速呈現下滑趨勢。
隨著網民群體逐漸向手機端轉移,移動媒體已經成為用戶獲取各類資訊的主要渠道,尤其在90、00后年齡段用戶占據主要地位。2017年11月份以來,中國移動綜合資訊用戶規模總體維持在5.2億上下波動。
隨著互聯網紅利見頂,在有限的存量市場下,移動資訊企業競爭加劇,各大企業加大了廣告營銷投放力度。同時伴隨移動互聯網紅利消退,拼內容、拼產品、拼運營成為企業主要競爭方式,用戶的使用周期、使用黏度、核心用戶的占比等質量指標成為資訊廠商的關注點。
圖表2:2012-2018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單位:億人,%)
圖表3:2017-2018年綜合新聞資訊行業app用戶規模(單位:億人,%)
圖表4:用戶質量指標成為企業關注點
3、移動資訊市場馬太效應凸顯,頭部資訊廠商占據大份市場份額
目前移動資訊市場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六類:門戶類、自媒體平臺、瀏覽器類、傳統媒體合短視頻平臺。門戶類例如騰訊、搜狐、網易等,具有先發優勢,憑借多年網絡運營占據較大市場份額;聚合類例如今日頭條、趣頭條等,以大數據為支撐,挖掘用戶使用習慣,為用戶提供其感興趣內容,有效提高用戶粘度,迅速占領市場。
根據易觀千帆的觀測數據,2015-2018年,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用戶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其用戶規模遠遠拉開了行業競爭者的差距。截至2018年12月底,騰訊新聞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26098.0萬人,今日頭條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28435.8萬人。兩者占據了移動資訊市場大部分市場份額。
圖表5:移動資訊市場參與主體
圖表6:2015-2018年移動資訊企業月活躍用戶數量變化(單位:萬人)
圖表7:截至2018年12月各移動資訊企業月活躍用戶數量對比(單位:萬人)
4、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推動移動資訊市場發展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篩選有價值信息的時間成本較高,依靠大數據和算法篩選是解決這一痛點的有效方式之一。以今日頭條為例,今日頭條從2012年正式推向市場以來,就開始試水基于人工智能領域信息分發,并始終圍繞數據層、技術層和產品層不斷完成產品迭代和升級,利用大數據和算法優勢實現移動資訊行業的彎道超車。
人工智能現已逐漸參與到媒體資訊的內容生產和內容分發上,對移動資訊行業產生深刻影響。2018年12月27日,在第六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參會人士熱烈討論了新媒體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之道。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圖像拍攝處理、新聞寫作、網絡廣告等諸多領域,革新了新聞媒體管理理念,提高了媒體的信息生產效率。例如騰訊開發的機器人寫作系統dreamwriter年均新聞寫作發稿量已超過50萬篇、8000萬字。
可以預測,未來移動資訊行業市場的發展將更依賴于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百家號等資訊平臺依靠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將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傳統媒體企業面臨轉型壓力,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內容生產落后、運營模式單一企業將逐漸被邊緣化。
圖表8:今日頭條成功亮點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