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規劃
綜上所述,目標年浙江省水路貨物運輸需求量預測推薦值如下表:
表4-5 浙江省船舶貨物運輸需求量預測 (單位:萬噸)

(三)集裝箱運輸量
外貿集裝箱生成量采用多因素動態生成系數法預測,而內貿集裝箱的預測則根據目前浙江省港口內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的相互關系,并結合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推導,按常規預測方法和發展速度預測的結果為下表中的低值,考慮到浙江省經濟和水運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預測出下表中的高值。
表4-6 國際航線、內支線、內貿集裝箱生成量及貨重預測值

注:2003年為港口實際集裝箱吞吐量
綜合上述分析,以浙江省船舶運輸需求量低值為參考,并以2003年為基準年計算,浙江省與全國的船舶運輸需求量、增長比例對比分析如下表:
表4-7 浙江省與全國船舶貨運需求量對比分析 (單位:萬噸、%)

規劃目標年浙江省船舶運輸需求量占全國的比重如下表:
表4-8 浙江省船舶運輸需求量占全國比重 (單位:%)

規劃目標年,浙江省內河船舶運輸需求量占全國比重呈現下降趨勢,與其年均增長趨勢放緩一致。主要原因是受上海世博會影響,浙江省近年內河運輸承擔了絕大部分的礦建材料等物資運輸,隨著對這一貨源運輸需求的減緩,以及浙江省內河貨運結構的調整,內河貨運量增幅趨緩,占全國比例有所下降。
規劃目標年,浙江省海上船舶運輸量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且高于全國增長水平,占全國海上運輸量的比重也呈現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浙江省海上運輸是我國較為發達的幾個省份之一,船舶運輸環境較好,政府重視程度高;此外,沿海深水港口具有良好的水運中轉條件,也是浙江省海上船舶運輸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三、船舶運力預測
(一)全國船舶運力估算
1995年至2003年,全國內河貨運量由7.32億噸增長到8.15億噸,年均增幅為1.4%;內河船舶運力由2267萬凈載重噸增長至3035萬凈載重噸,年均增幅為3.7%。海上貨運量由4億噸增長到7.66億噸,年均增幅為8.4%;海上船舶運力由2760萬凈載重噸增長至4017萬凈載重噸,年均增幅為4.8%。
我國目前內河貨運量持續增長,隨著京杭運河標準化船型逐漸推行,內河船舶裝備、性能不斷提高,運輸管理組織效率的提高,內河船舶運力總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我國近年來海運基礎設施、運輸裝備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通過船舶運力結構、港口泊位結構、企業結構、運力組織結構的調整,已成為世界航運大國之一。目前世界航運市場19%的大宗貨物運往中國,22%的出口集裝箱來自中國,我國海上船舶在國際、國內兩個運輸市場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海上船舶運力加快發展,以與之相適應。
以2003年為基準年,預測目標年與基準年相比,全國內河貨運量年均增幅分別為7.5%、6.3%、5.4%,運力年均增長率在4.2%左右;全國海上貨運量年均增幅分別為8.8%、7.9%、7.2%,運力年均增長率為11.9%、10.0%、8.9%。規劃目標年全國船舶運力估算如下表:
表4-9 全國海上船舶運力估算 (單位:%、萬噸、萬凈載重噸)

(二)浙江省內河運輸船舶運力
1995年至2003年,浙江省內河貨運量由7240萬噸增長到1.85億噸,年均增幅為12.5%;內河船舶運力由161萬凈載重噸增長至255萬凈載重噸,年均增幅為5.9%。
從上述對內河船舶貨運需求量的分析可知,未來內河船舶運輸需求量增長趨緩。隨著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的實施建設,京杭運河船舶標準化的推進,浙江省內河船舶運力將保持穩定增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中國重卡行業上市企業營收均值近年波動下調,2024年...[詳細]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 黃纓杰:2025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下游市場 鋰電池下游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組圖】
- 鄭晨:預見2025:《2025年中國液壓行業全景圖譜》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