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吐”了

作者|李可樂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在菜市場被踢掉后,超市、社區團購和用戶正陷入一場三角戀?
受益于新冠疫情的爆發,永輝股價在年初勢不可擋,一度觸達2018年以來的新高。當時,市場的普遍預期是:隨著有關部門對菜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大,超市將在疫情后,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誰知年中開始持續升溫的社區團購成了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加入到分流菜市場用戶的競爭中。
永輝是否留住了特殊時期獲取的新用戶還尚未可知,但當時漲起來的股價是真的沒有留住。12月9日,永輝以7.51元收盤,和1月23日的7.47元幾乎持平,回吐疫情以來所有漲幅。
1
2月3日,A股迎來鼠年的首個交易日。在武漢封城、港股先跌的背景下,上證指數毫無意外地重挫229.9點,跌幅7.7%。
萬綠叢中一抹紅,口罩、商超等板塊成為A股最后的倔強。這其中,永輝超市的表現頗具戲劇性。雖然股價在開盤后一度下跌7%,但最終以7.60元收盤,上漲1.7%,實現翻紅好戲。
股民當時對永輝的偏愛并不讓人意外。
疫情爆發初期,餐飲業幾近停擺,大量外食需求被轉移至超市、生鮮平臺等。雖然需求大增,但受累于假期停工、交通管控等因素,許多商超供給緊張,缺貨少貨、哄抬菜價等情況時有發生。
永輝的供應鏈優勢在這一極端環境下被體現地淋漓盡致,他們是業內少數有能力保障供給的商超。根據“虎嗅”報道,永輝在疫情爆發后迅速叫停了物流配送員工的春節休假。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六,返崗員從600人增加到2200人,出勤率達70%。這一時期,各物流中心啟動24小時不停配的機制,生鮮物流中心總配送量達到2.55萬噸,包括6000噸大米、1.3萬噸蔬菜、800噸面粉和3200噸水果。
此外,當時市場普遍相信,有關部門將在疫情后加大對菜市場的管理力度,同時人們的健康意識也會有所提升,大量用戶會選擇離開菜市場,而管理更規范的超市將成為最大受益者。這意味著永輝所獲取的新用戶很可能不會在疫情結束后離開。
股價的波動源自市場預期的變化。在良好預期的刺激下,永輝股價在整個2、3月勢如破竹,分別上漲13.5%和19.1%,并在4月站上了2018年以來的新高——11.05元。
如果一切就此結束,那將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可惜進入5月后,風云突變,剛剛展現出妖股跡象的永輝開始回調。整個三季度更是跌跌不休,7、8、9月分別下跌4.2%、1.2%和11.8%,股價重回“7”時代。
他們12月9日的收盤價為7.51元,與1月23日的7.47元相差無幾。疫情期間的漲勢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幾乎都還回去了。
二、三季度的業績分別于8月和10月公布,從5月就開始回調的股價來看,市場早在財報公布前就預感到了永輝業績正在承受壓力。
市場對了。
下圖顯示,永輝超市2017-2019年的營收增長基本維持在20%左右,一季度受益于疫情影響,增速飆升到31.57%。二季度放緩至12.24%,三季度-0.95%的表現更是上市以來首次營收縮水。

來源:「略大參考」整理永輝超市歷年財報
2
互聯網巨頭在下半年排隊似地涌入社區團購,自然會讓人覺得社區團購的崛起影響了永輝的業績。但結合財報,很難說這一新興渠道已經對永輝造成了實際威脅。
從時間軸來看,滴滴、美團、拼多多分別在7、8、9月殺入社區團購行業,入局時間過短,影響有限。
此外,永輝938家超市(不含mini店、永輝生活、超級物種)中,只有9家在社區團購的“重災區”——湖南、湖北,可見他們和互聯網巨頭還未正式展開火拼。
實際上,永輝全國各大區在今年的表現都很平衡,均呈現穩定下滑之勢。覆蓋重慶、湖南、
湖北、貴州、云南5個省市的四區在一季報、半年報和三季報里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34.95%、23.83%、15.27%,與其他大區的表現相差無幾。

來源:「略大參考」整理永輝超市財報
業績同比下滑的真正原因恐怕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永輝今年的門店數量較去年增加了100多家,但營收卻出現負增長,可見同店銷售衰退明顯。此外,mini店也進入調整階段。今年以來,公司已累計關閉mini店100余家,閉店損失達到6600萬元。
永輝mini店的面積多在300-1000平方米,商品以散裝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等為主,生鮮占比在50%以上。在規劃中,mini店在保留永輝生鮮特色的同時,與大賣場共享供應鏈,并承接到家業務,肩負起永輝開拓社區生鮮賽道的重任。
在2018年年底開出首家后,永輝超市在去年加速推動mini店的發展。2019全年,新開mini店573家,平均每天開出1.6家。
過快擴張所積累的問題終于在今年爆發。據媒體報道,在永輝超市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董秘張經儀表示:“我們大店開得不錯,開小店為什么效果不好?現在回過頭來看,就是拍腦袋的錯誤,用以前開大店的模式去開小店就錯了,我們發現開小店更復雜,必須按照嚴格、科學的程序和方法”。
截止到9月底,mini店數量已經回落至405家,按照目前的調整力度,今年跌破400大關幾成定局。這意味著2019年新開的門店中,將近1/3都在一年左右被關閉。
3
回頭來看疫情爆發初期的市場預期。
根據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6月公布的報告,農貿市場在疫情爆發前確實是消費者的最愛,高達58.1%的用戶會在這一渠道采購農產品。
疫情爆發后,“華南海鮮市場”被頻繁提及,菜市場的衛生問題再次獲得大量關注。農貿市場也不出意外地丟掉了它的C位。疫情期間,只有30.6%的用戶選擇該渠道,下降近28個百分點。

來源: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
所以說,年初的市場的判斷至少前半部分是對的,用戶確實開始逃離菜市場。
只可惜這是一個“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的故事。
超市并沒能成為新的主角,他們表現的中規中矩。選擇去綜合超市購買農產品的用戶從疫情前的49.1%小幅提升至53.2%;生鮮超市更是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從原來的48.4%下跌至45.7%。
大幅增長的是電商和社區。有1/3的用戶在疫情期間通過生鮮電商購買相關產品,這一比例在疫情前只有15.5%。社區菜店也實現了近乎翻倍的增長,從21.8%提高到41.0%。
有趣的是,同時兼顧“社區”和“電商”屬性的社區團購在所有渠道中增幅最快(這和他們原本的基數較小也有關)。疫情之前只有2.0%的用戶會采用這種方式購買蔬果,但疫情期間的比例躍升至11.9%,近乎是原來的6倍,難怪會吸引眾多巨頭入局。
由此可見,雖然社區團購尚未對永輝超市構成直接威脅,但年初預期落空,以及自身業務正處于調整階段,這些都對A股超市龍頭的股價形成壓力。
根據自媒體“商業觀察家”的報道,永輝超市在10月的銷售已經恢復,同店可比銷售相比三季度,出現大幅反彈。但四季度的同店表現究竟如何,我們需要等到明年4月年報公布。此外,社區團購對公司業績的影響、mini店的調整進度,預計也都將在那時見分曉。
無論如何,隨著股價跌回疫情前,股民對永輝終究是一場錯愛。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李可樂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