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充足方能做到“庫中有煤 心中不慌”
我國煤炭資源北富南貧、西多東少,煤炭資源不平衡的分布決定了煤炭生產的空間格局。全國煤炭生產大體分布在黃河中游地區的晉陜蒙豫、西南地區的云貴川渝、北部沿海地區的冀魯、東北地區的黑龍江。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原煤生產總量達35.2億噸,同比增加8.7%。其中,2011年,內蒙古全區原煤產量9.79億噸,同比增長25.1%,產量居全國第1位;山西煤炭產量8.7億噸,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17.7%。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和工業原材料,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我國東部沿海是全國經濟實力最強區域,其經濟總量大大超過中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決定了我國煤炭消費空間分布特征,總體上呈現出“東南凸起,西北低凹”。2011年,全年煤炭消費量為37.2億噸,同比增長9.1%,增速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此外,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和經濟布局共同決定了區域煤炭產消盈虧失衡的矛盾,使得煤炭運輸肩負起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重任。
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鐵路發運煤炭22.69億噸,同比增長13.4%。煤炭運量占貨運總量的57.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主要煤運通道中,大秦線完成運量4.4億噸,增長8.7%;候月線完成1.84億噸,增長3%。主要港口煤炭發運6.6億噸,增長19%。
我國煤炭運輸呈現“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送”的格局,煤炭鐵路長距離運輸運力不足。這一格局決定了我國必須建立完善的煤炭儲備體系以應對突發事件、提高煤炭應急保障水平。基于此,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產業規劃均將煤炭儲備作為重要議題。
2011年,國家發改委安排神華、中煤、平頂山、淮南等10家煤電力企業和秦皇島、黃驊、舟山、武漢、蕪湖等8個港口,作為第一批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承儲企業和儲備點。
同時,印尼將煤炭出口關稅提高將進一步加快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任務的建設。
最近,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印尼計劃兩年內將煤炭出口關稅提高50%,分別在2012年提高25%,到2013年再提高25%。筆者認為,印尼此舉對我國煤炭市場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印尼是我國第一大煤炭進口國。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進口煤炭1.82億噸,其中從印尼進口煤炭6470萬噸,比重為35.6%。
2012年4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日前聯合組織會議,研究落實2012年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任務。會議確定,2012年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總量維持2011年的500萬噸規模。
目前,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仍以國家主導。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負責項目、資金、鐵路運力審批,全程參與儲備項目建設。根據《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對儲備點新建、改擴建所需資金,可從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中安排投資補助。中央財政對國家煤炭應急儲備貸款或占用資金給予利息補貼,對場地占用費和保管費給予定額補貼。
筆者認為,國家應建立基于煤炭供應鏈管理的煤炭儲備體系。這一儲備模式的本質是把國家的煤炭儲備鑲嵌在商業性的煤炭供應鏈環節,將商業性煤炭庫存改造成為國家煤炭儲備體系。如果單靠中央財政補貼,儲備成本太高,國家煤炭儲備將難以為繼。
因此,為構建電煤供應保障體系,地方省政府也應加大省級儲備基地建設,目前已對外公布規劃的有山東和甘肅。
山東計劃到2015年,建成6-8個區位優勢較強的省級煤炭應急儲備基地,煤炭應急儲備規模達到600萬噸以上;甘肅決定在全省建設14個電煤應急儲備物流中心。2012年爭取建成3個中心,煤炭應急儲備規模達到200萬噸/年左右,2015年建成10個以上中心,煤炭應急儲備規模達到500萬噸/年以上。
此外,我國第一大煤炭企業神華初步規劃在東北三省、京津冀、華東沿海、華南沿海和西南內陸共5個區域建立國家煤炭儲備基地,選定28個基地點,總規模2170萬噸。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仍將日益高漲,而煤炭資源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從國家的戰略大局出發開展煤炭資源儲備將刻不容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