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國內火爆國外遇冷 分析國產電影海外冷遇原因
201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217.69億元,雄踞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其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127.67億元,進口影片票房收入90.02億元。各路國內影片和國外影片均在我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票房領銜的中國國內電影包括《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2.66億元,《西游降魔篇》,也取得了12.45億元的票房佳績,趙薇導演的處女座《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國內拿下了7.26億元的票房。另外,《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合伙人》、《一代宗師》等電影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圖表:2013年票房收入前10名國產影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然而在國內非常火爆的國產電影到了海外似乎并不為國外觀眾認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顯示:《致青春》和《泰囧》在美國的票房分別只獲得了9990美元和5.7萬美元,由周潤發領銜的動作喜劇片《讓子彈飛》在國內獲得了1.11億美元的票房,但在美國的票房僅有6.3萬美元。而動作奇幻片《畫皮2》在國內收獲1.13億美元,但在美國僅有5.04萬美元。國產電影何以在國內火爆而海外預冷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首先,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缺少文化共鳴。拿《泰囧》來說,雖然《泰囧》的拍攝地是在泰國,但這部電影所反映的文化和喜劇元素仍然是"中國式"的,美國人和泰國人很難體會到令中國觀眾捧腹大笑的幽默點,就美國電影市場上來說,好萊塢電影本身也有這種搞笑幽默的"公路電影"模式,甚至在手法上更為純熟、走得更遠,還沒有語言障礙。
第二,國產電影在海外市場上營銷不到位。無論是字幕翻譯還是電影宣傳,國產電影都做得不夠,近年來,很多好萊塢大片很多都會選擇和中國演員合作,如《X戰警》邀請中國當紅演員范冰冰加盟,李冰冰加盟《變形金剛4》,甚至電影主創人員會親自到中國為電影宣傳站臺,這為電影的營銷做了很好的宣傳。而國產電影中卻很少出現過外國演員或者外國的文化元素,甚至在電影的字幕翻譯方面也沒能很好地與國外文化相融合,導致國外觀眾"看不懂",國產電影沒有很好地考慮到文化差異而盲目地將電影"扔到"國外電影市場上,國外觀眾不青睞也無可厚非了。
第三,國產電影質量的普遍下降。中國電影曾經在海外也有過輝煌的時期。國產電影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曾有過與國際接軌的繁榮跡象。《芙蓉鎮》、《霸王別姬》、《林家鋪子》、《活著》、《早春二月》等一些中國經典的電影也曾在國際電影上輝煌一時。而如今國內的電影大多為商業片,為了嘩眾取寵和高票房而制,少了一些深刻和價值,票房高了而口碑卻稍嫌單薄。
國產電影想要走出國門必須不斷提高國產片的質量,加強與國外電影制作人的合作與交流,加大國產電影在國外的宣傳力度,提升國產電影在國外電影市場上的份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 相關推薦 |
| 2014年我國電影票房將破300億 |
| 中國電影飛速發展 進口限制將進一步放寬 |
| 黃渤“吸金”能力強悍 2014年主演電 |
| 《大話西游》重映 那些年欠星爺的電影票 |
| 影視基金助推電影產業走向成熟 |
| 風口上的豬 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發展可期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