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零售業謹防購物中心過剩風險
瘋狂的推動者
盡管網購大潮洶涌,新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很看好體驗式消費中心在未來的發展,這亦是支撐萬達近些年來快速擴張的基礎理念。擅于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王健林看到,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消費零售總額要從15萬億增長到30萬億,年均增長15%以上,大大高于GDP增長速度。“這么大規模的增長靠什么實現?完全靠原有消費模式肯定不行,要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大力發展體驗型消費。”王健林說。
萬達的擴張速度已不可復制。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2012年,萬達將在全國新開業18個萬達廣場。由于萬達廣場是商業綜合體,每建一個萬達廣場都包含百貨商場。
高緯環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張良軍也提到,住宅限購導致投資者投資熱情轉移。諸如萬科、首創、保利、華潤等品牌房企,紛紛加大或轉戰商業地產領域。萬科集團高層曾公開表示,未來5年,在商業地產領域的投資比例將是20%。
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在參加“尋找高和睿,尋找投資價值洼地”房地產投資趨勢論壇時表示,“2008年以后,所有國家治理經濟衰退的方法就是一條,不斷地印鈔票。而中國城市化的動力,推動了人口和資金的聚集,這是對房地產最大的支持,而且是長期的。”另外,資金要尋找出口,商業地產便是泄洪的出口。
更大的推手是地方政府。一業內人士稱,出讓商業用地所帶來的附加值更高,但許多商業地產并非開發商主動要求建設。一位外地開發商與北京某郊區談判土地事宜,地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商業要占一半的面積。
總投資達70億元的天津銀河國際購物中心的投資商是天津城投集團。該集團的負責人曾無奈地說,公司此前并無太多商業地產運營經驗,但“天津市政府很重視這個項目,主動找到城投公司,作為國企,必須做好。”
過剩隱憂
如果正在建設的購物中心大潮,主要不是源于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推動,而是更多受地方政府、投資者主觀判斷的影響,過剩隱憂是否在所難免?
國際知名的某商業地產代理機構對此提出疑慮。該機構去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部分區域的零售物業(包括購物中心),已初露過度建設跡象。而物業方可能通過招攬普通商戶來填補空缺,將對其他商戶造成毀滅性打擊。
這份題為《聚焦中國零售商業2011》的報告直言,購物中心“大未必佳”。報告提到,中國二線城市每個購物中心的平均面積約為80000平方米,比一線城市近68000平方米的平均體量高出18%以上。重慶和哈爾濱的購物中心平均面積更是分別達到了99724平方米和95540平方米。香港只有6個購物中心面積超過100000平方米,且大都是分期開發。
供過于求最直接的影響,是空置率的上升和租金下滑。根據最新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報告》,天津和北京由于大量新增供應,商業地產空置率分別上升至13.5%和12.6%,沈陽、西安、重慶的租金均小幅下滑。高力國際報告稱,一季度廣州市大型購物中心空置率上漲至11%,首層租金則環比下降1.4%。
在一線做商業運營的開發商們,感受到的壓力來自于招商環節,及商業地產人才的短缺。李睿說,由于購物中心擴張太快,一些商場開業初期不惜用低租金的方式吸引一些品牌的進駐。類似于ZARA、優衣庫、HM在國外不是很強勢的快時尚品牌,在國內卻表現強勢。而商業地產的人才也頻頻面臨被挖角的過程。“一個成熟的、能獨當一面的商業地產人才,往往需要5年才能培育出來,但是還沒到5五年,許多人就已經被挖走了。”李睿對此表示無奈。
不過,一業內人士說,乍一看全中國在建項目的數量似乎是過剩建設的“可怕”征兆,但仔細審視會發現,這是在長期不足之后的追趕。與京滬和其他大城市相比,中國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稀少。目前的開發速度將使中國人均零售面積追平其他亞洲城市,仍落后于國際標準。
張良軍認為,雖然從總量上看,中國仍需要大量的購物中心,但由于過于集中建設,且缺乏完善的前期市場研究,后期的招商也不盡人意,這可能導致一些項目因為招租不善而造成失敗。亦可能出現一些爛尾項目。
前瞻產業研究院房地產分析師許大金也認為,“過于集中的供應量,對市場帶來的波動再所難免。”他舉例說,奧運會之前,北京的商業地產集中供應,結果空置率大幅增加,市場用了3年時間才逐漸消化。許大金和李睿共同指出了沈陽購物中心面臨著過剩的局面。李睿認為,這些城市將會是開發商謹慎選擇進入的城市。
樂天瑪特西南區超市拓展總監李澤韜表示,韓國樂天集團很看好中國的市場,但在選址時發現,如位于成都的一些商業物業,雖然打著城市綜合體的旗號,實際的商業面積卻很小,部分開發商所作的項目并不符合租戶的需求。
直到現在,仍有一些失敗的商業地產在掙扎中。2008年開業的沈陽百聯購物中心,開業4年仍十分冷清。北京五棵松地區的華熙樂茂,5年前就已建成并招商,但時至今日仍未改變大面積空置的命運。位于東直門地區的國盛時尚購物中心,曾多次宣布開業時間表,但目前仍處于停業狀態。購物中心狂潮里,有人喜,有人悲,總有一些投資者難逃潰敗的命運,不管如何,結局總在那里等著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溫楊洋: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OLED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OLED顯示技術是繼LCD以后新一代平板顯示技術,相對L...[詳細]
-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 黃纓杰:2025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下游市場 鋰電池下游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組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