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漢中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南部,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雙城經濟圈重要樞紐,同時也是兩漢文化、三國文化重要發祥地。陜西省“十四五”規劃提到加快漢中建設為區域中心城市,這不僅是省委、省政府賦予漢中的使命任務,更是漢中破解自身發展難題、搶占發展先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對于漢中而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縣域,潛力也在縣域。如何探索具有漢中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漢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通過對漢中市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分析研究,剖析縣域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探索新時期下漢中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
一、縣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
漢中市共9個縣,縣域面積23738.3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8%,2021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992.09,占全市總量的62%,縣域總人口267.71,占全市的70%。由此可見,88%的縣域國土面積和70%的縣域人口,貢獻了僅62%的地區生產總值。其中全市9個縣當中,城固、洋縣、西鄉、寧強、勉縣5個縣的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圖表1:2021年漢中市9個縣的GDP情況

資料來源:各縣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從全省來看,全市9縣在全省77個縣域中的排名和位次升降情況,綜合2016-2020五年,洋縣總體進位24名,居第一,鎮巴進位19名,居第二,寧強進位15名,居第三,勉縣雖然在2018年、2019年略有下降,但總體仍進位13位。城固進位3名,但在全省縣域排名第6,位居靠前,西鄉、留壩、佛坪不進反退。
圖表2:2016-2020年漢中市9縣GDP在全省縣域中排名情況

資料來源:網上公開信息整理
縣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市縣域產業形成了以環保、有機、品牌為重點發展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以綠色集約為重點發展現代工業,以旅游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縣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22.36:39.46:38.19調整為20.56:39.91:39.42,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1.6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提高0.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24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城固、洋縣、勉縣形成“二三一”的產業結構,工業仍然是主導產業。
圖表3:2021年漢中市9縣三次產業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各縣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縣域園區建設承載能力逐漸增強。按照“一縣一區、一區多園、一園一業”的總體思路,突出“一園一特”,構建“244+N”全市工業園區發展格局,即“兩大核心園區、四大骨干園區、四大重點園區、N個跨區域產業合作園區”。寧強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獲批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固縣三合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榮獲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50強。截至2020年底,全市縣級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49.682億元,占全市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的50.09%;入駐企業392家,其中規上企業186家,分別全市工業園區的35.4%、52.7%。由此可見,縣域園區的工業產值貢獻較高,產業承載能力逐漸增強。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全市縣域不斷抓投資、促銷費、推進城鎮化建設,培育增強發展內生動力。2020年,勉縣、城固、寧強、洋縣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分別高于全市水平的18.5、8.1、7.8、4.3個百分點。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5.6億元,比2016年增加83.5億元,2016-2020年平均增長9.9%。
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勉縣城鎮化率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其余8縣城鎮化率均低于全市水平。鎮巴、寧強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西鄉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留壩、佛坪躋身全省生態建設強縣行列;寧強縣青木川鎮入選全國美麗宜居示范小鎮,勉縣武侯鎮列入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二、縣域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短板亟需突破。鋼鐵、采礦業、傳統建材、食品等傳統產業占比較大,工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開發有待加強;全域旅游亮點不多、品牌不響,旅游環境打造、旅游服務供給還有差距。
二是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總體來看,經濟基礎好、資源豐富的縣發展速度較快,經濟總量大、財政資金雄厚;而經濟基礎較差、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的山區縣發展速度偏慢,經濟總量小、財力較為緊張。從經濟總量看,縣域中經濟總量最大的為城固縣,最小的是佛坪縣,兩者GDP總量相差21倍之多。
三是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全市縣域中僅勉縣城鎮化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余8縣均城鎮化水平不高,進程較慢,基礎設施欠賬較大,貧困落后的局面還未全面脫開。
三、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按照“做強中部龍頭、做大東西兩翼、做優循環示范、做美特色亮點”的思路,堅持錯位發展、板塊開發、整體聯動,積極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城固縣以航空智慧新城為創新引領,三合循環經濟園區為骨干支撐,做強高裝備制造、綠色食藥、新型材料等主導產業,打造園區產業經濟規模化發展的示范區,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洋縣打好有機農業、有色金屬兩張產業品牌,在綠色食品、現代材料產業上實現突破。西鄉縣緊抓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機遇,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特色食品,打造陜南地區服飾產業發展新高地、打響中國最美茶鄉品牌。勉縣、略陽縣將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特色食藥等新的支柱產業,實現經濟再次騰飛。寧強縣在新型材料、綠色食藥上創新發展,在寧強循環工業園區作為省級高新區的高起點上,打造產城融合的示范樣本。鎮巴縣加快頁巖氣勘探開采和綜合利用,打造陜南綠色清潔能源基地。留壩縣、佛坪縣堅持康養旅游業突破,當好全市全域旅游排頭兵。
(二)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
積極推進縣域產城互融發展,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完善縣域產業園區城市功能配套,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建設成為產城一體化的新型園區。支持勉縣、西鄉、城固撤縣設市設區,以城固為例,漢中市“十四五”規劃提出努力建成“漢中中心城市核心區”的目標定位。努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農業大鎮和旅游名鎮,全力推進大河坎鎮、柳林鎮2個省級重點示范鎮,青木川鎮、青樹鎮、華陽鎮等5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周家山鎮、鋪鎮、駱家壩鎮等16個市級重點鎮和武鄉鎮、圣水鎮、謝村鎮等16個特色專業鎮。
(三)突出創新驅動引領。
抓好縣域產業園區創新發展,發揮市本級園區的創新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實行“管委會+平臺公司”管理方式,深化全市工業園區改革創新,整合縣域工業園區,鼓勵縣區園區與市本級園區跨區域合作共建產業園區。設立縣域經濟發展試點,重點支持試點縣主導產業、園區建設、城鎮建設、“雙創”平臺。強化園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激發園區創新活力和創新潛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