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可靈離Sora還有多遠?
作者|張語格 來源|趣解商業(ID:qujieshangye)
AI視頻賽道開啟“軍備競賽”。
最近,不少網友在社媒平臺上都可能刷到過這樣的視頻:Open AI的老板奧特曼給李白、愛因斯坦提工作意見,孔子、莊子、老子被問到“您知道自己是AI生成的嗎?”......
這些荒誕、無厘頭的短視頻,被玩得不亦樂乎,而這些AI生成的視頻大多來自Open AI旗下最新視頻模型Sora2并上線其獨立應用。Open AI去年發布第一版Sora時,就曾引爆全球市場,此次Sora2“社交應用”的定位,更是引發了病毒式傳播創作。

圖源:視頻截圖
然而就在Sora2發布不久,快手旗下的可靈2.5Turbo模型悄悄登上了全球圖生視頻、文生視頻大模型榜首。據知名AI基準測試機構Artificial Analysis測評,可靈評分超越了谷歌旗下的Veo3,以及Ray3、PixVerse V5等熱門視頻生成模型,成為圖生視頻、文生視頻賽道TOP1。
近日Open AI方面宣布,Sora應用在上線不到5天時間,下載量就已突破100萬次,其達成此里程碑的速度甚至超過了公司旗下的現象級產品 ChatGPT。
可靈幾乎每次更新都能在主流榜單中占據一席之地,但為何卻始終沒能像Sora2一樣爆火出圈?
一
可靈 vs Sora
可靈從誕生之初,就被視為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版Sora”的模型應用。
2024年9月,可靈1.5發布后,就迅速拿下了Artificial Analysis榜單中圖生視頻賽道第二、文生視頻排名第五,成為首個進入全球前五的國產AI視頻模型。尤其在中文語義理解、傳統文化元素的呈現上,可靈的表現要比基于英文語料訓練的Sora好很多。
今年9月,可靈2.5Turbo低調更新后,再次斬獲了一片好評。有AI博主測評后表示,用可靈生成動作大片,2.1還有種“很忙、但不知在忙什么的感覺”,但2.5人物動作和運鏡都很穩,鏡頭運動和人物配合得特別好。
視頻質量飛躍的同時,可靈2.5也大幅降價,5秒視頻的生成價格從35靈感值(1元可充值10靈感值)降至25靈感值,比2.1同檔位便宜近30%。
可靈價格下降對普通用戶更加友好,質量提升更吸引專業創作者,然而可靈還是在十一期間被Sora2搶去了風頭。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使用過Sora后認為,國內的視頻生成應用和Sora仍然存在差距,視頻質量高是Sora爆發的根本,同樣的提示詞給Sora和可靈,呈現效果的差別還是一目了然的;一些中文古詩類的提示詞給Sora也能很好地消化,不過有時候Sora也會出現生成后與提示詞預期不符的情況。
除了視頻生成效果的提升,Sora2“爆火”的關鍵還在于其社交屬性。
進入Sora,用戶簡單輸入一段文字就能生成一段與其他人的合拍視頻,在創作過程中,用戶不需要有任何拍攝、剪輯的思路,就可以發視頻與他人互動,還可以用自己的虛擬形象客串其他用戶的視頻。同時,Sora視頻界面采用信息流形式,且具備創作、分發、互動、推薦等功能,被很多網友戲稱作“AI抖音”。
Sora這種超強的互動屬性和低門檻操作,一直是快手可靈所欠缺的。歸根結底,可靈與Sora定位有根本上的不同,可靈上線后一直定位于輔助的創作工具,即使是APP內提供用戶交流的“創意圈”,也都充滿了學習氛圍。

圖源:可靈官網截圖
有用戶直言,Sora免費生成的速度快,古靈精怪的想法能迅速落地,半天能玩十幾個視頻,但可靈、即夢都更偏向“視頻生成輔助工具”,哪怕剪輯功能已經足夠簡化,你還是要自己挑背景音樂、手動完成素材拼接,創意性、質感好的作品才能在站內獲得更高的點贊量。
還有從業者認為,“免費+邀請碼”的設計也助推了Sora的爆火;Sora雖有每日免費使用的限制,但對普通用戶已經完全夠用。“趣解商業”注意到,截至目前仍有不少在社交平臺上求邀請碼的用戶。
相比之下,可靈在此前就被部分用戶“嫌貴”,此番降價之后獲得了一波好評,但仍有創作者覺得其價格高。
目前,可靈AI的會員分為4個等級,黃金會員、鉑金會員、鉆石會員、黑金會員的連續包月價格分別為66元、268元、666元、1314元。
“趣解商業”注意到,有不少用戶在社媒平臺吐槽可靈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自動扣會員費;而且還有用戶稱可靈會在會員到期之前提前扣費,甚至直呼可靈是“新詐騙APP”。

圖源:小紅書截圖
有很多被自動續費的用戶要求可靈退款,但遭到了拒絕。在“黑貓投訴”平臺,有近1500條投訴內容中包含搜索詞“可靈”,其中大部分投訴內容均直指可靈在未提前通知的情況下自動扣取會員費等問題。
近期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稱,其于4月19日在可靈AI網站購買了自動續費會員服務,服務到期應該是5月19日,卻在19日的凌晨提前扣款,“未滿一月的情況下扣除了下月費用58元,并持續到八月!在我支付寶和綁定的銀行卡里沒放錢的情況下,竟然從我的花唄里扣款!在此期間快手并沒有通過顯著的方式或以短信方式通知我續費。”

圖源:黑貓投訴截圖
該消費者表示其訴求是申請退款,但平臺客服告知無法退款,希望相關部門介入處理。
二
可靈“緊追”
用戶吐槽的可靈扣費問題背后是可靈快速成長的商業化變現。
“趣解商業”注意到,自去年7月開始商業化以來,可靈已為快手貢獻超5 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且增長勢頭強勁。
今年第二季度,可靈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目前用戶規模已超過4500萬;在AIGC產業的同類產品中,這一表現已算得上亮眼,也讓可靈成為快手在AI方向上少數能“叫得響”的產品。快手CFO金秉此前也透露,可靈2025年全年收入預計比今年初目標翻倍。
然而,可靈的主要客戶依然還是專業機構或是自媒體。據快手披露,可靈的用戶群體主要為電商、廣告、設計、影視等領域的專業創作者和企業客戶,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服務超2萬家企業客戶。
曾有快手人員對媒體表示,可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持在技術與產品上的領先,將資源投入到研發上。

圖源:微博截圖
今年8月,快手高級副總裁蓋坤出任可靈AI技術部負責人;這位算法研究出身的負責人極為重視可靈的模型效果。蓋坤還提到,未來要進一步聚焦P端(專業創作者)付費訂閱會員。
目前可靈雖然收入增速強勁,但在快手二季度350億元的總營收中,可靈的2.5億元營收占比還不足1%;這一比例不僅無法帶來營收結構的顯著變化,在利潤端的貢獻更是微乎其微,且未來還需持續投入研發費用。
今年二季度,快手研發開支達到34億元,同比增長超21%,主要增量集中在大模型與AI基礎設施建設上;對比來看,可靈的2.5億元收入,僅相當于研發投入的零頭。
如今,Sora的爆火已經給國內視頻生成市場帶來不小的變化,可靈的產品策略很可能也會受到影響。有網友爆料稱,Sora2發布后,快手可靈部分團隊被叫回來加班,國慶8天無休。

圖源:小紅書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從社媒平臺網友的反饋來看,快手可靈團隊的日常工作強度也很大。小紅書上就有可靈離職員工發帖吐槽“求職避雷快手可靈團隊”,該網友控訴在可靈團隊工作內卷、節奏快、經常加班,以及工程遺留問題多、內部人際關系復雜。

圖源:小紅書截圖
技術研發與商業化優先的思路,讓快手并未優先考慮可靈的社交傳播性。曾有快手人士表示,內部對于將可靈打造為一個超級入口并不著急;相比之下,字節旗下的即夢更接近AI時代的社交短視頻平臺。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今Sora開啟了AI的To C應用時代,其核心突破在于展現了“為產品打造模型,而不是為模型尋找產品”的思路,這意味著定義應用與產品的能力,其重要性正變得與構建模型同樣重要。
在某種程度來看,Sora不再是技術的展示,而是內容分發邏輯的重塑,Sora2已經將“AI生成視頻工具”升級為“AI內容平臺”。
社交平臺都想在下一個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Sora在國內的爆發,將如何影響包括快手可靈在內的大廠策略,可靈、即夢等頭部廠商是否會加速更新下一次的產品迭代,想必最近半年就能見分曉。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趣解商業(ID:qujieshangye),作者:張語格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