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再度釋放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再次迎來高潮
一、一系列政策利好再度釋放,冷鏈物流發展再次迎來高潮
2017年,一系列政策利好再度釋放,冷鏈物流發展再次迎來高潮。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8月,商務部和財政部下發《關于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9月,商務部、農業部下發《關于深化農商協作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通知》;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引導冷鏈物流發展邁入快車道。

二、生鮮農產品產量穩增,冷鏈物流需求旺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資料,2017年我國生鮮市場(肉類、水產品、禽蛋、牛奶、蔬菜、水果)規模超過13億噸,達到13.28億噸。在“6.18”、“雙十一”、年貨節中,在人們的網絡消費清單中,生鮮食材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這不僅得益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得益于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此外,2016年我國食品工業(扣除煙草業)產值超過11.1萬億元,同比增長8.9%;餐飲業總產值3.58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到2019年我國休閑食品行業產值將達到1.99萬億元,小品類休閑食品產值達到1.04萬億元。

生鮮產品一直是全球消費品市場中最重要的品類之一,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更是如此。與其他品類相比生鮮品類的同店重復購買率更高,此外60%的消費者表示在購買生鮮時交叉購買其他零售品類,尤其可見生鮮產品是零售商最有效的引流武器。考慮到生鮮品類的特點,線下渠道依舊會是零售商競爭的主戰場。2017年,中國億元以上生鮮農產品交易市場成交額為9634.2億元。

三、冷鏈新技術新模式,助推行業升級
2017年我國冷鏈物流在技術層面上的創新有:產后商品處理技術、屠宰加工環節實現低溫控制技術、包裝規模化技術、一體化冷鏈技術、溫度監測技術、食品追溯技術、HACCP技術、3S技術、生鮮農產品質量等級化技術、上下游企業冷鏈對接技術、供應鏈管理技術、食品追溯技術等。
2017年在供應鏈模式上的創新有“智能整合型”模式、“共同體”模式、“托管式”模式、“閉環形”模式、“即時即控”模式、供應鏈“并聯型”模式等。京東通過自營物流體系建設,建設覆蓋了300多個城市的冷鏈物流網絡,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問題。菜鳥通過平臺整合冷鏈物流資源,提供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

四、四大背景助力,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勢頭良好
第一,在中央的一號文件鄉村振興戰略里頭,專門提到了要重視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第二,商務部等八個部委最近出臺了供應鏈要建設“五個一批”企業,一批模式、一批人士、一批平臺、總結一批創新的經驗和政府治理的一些經驗;第三,農業部開展農產品質量的活動,提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第四,國家發改、農業部、商務部、國家標準委、各地政府、各行業協會將繼續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標準化建設。這是我國2018年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所面臨的四個重要的背景,將推進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良好發展。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農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