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現兩極態勢凸出 整頓元年大考下待轉型
過去幾年,P2P年均復合增長速度超過了250%。2014年國內P2P數量為1575家,到2015年這一數字增長至2595家,同比增長1020家,創下歷史新高。2015年廣東、山東與北京分別以476家、329家、302家的運營平臺數量排名全國前三名,三者共占據了2015年全國42.66%的P2P平臺數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一方面,問題P2P層出不窮,難以根治。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問題P2P平臺數量為275家,2015年問題P2P平臺數量激增至896家,同比2014年增長3倍多。其中,受政策影響,6月、7月與12月問題平臺數量最多,分別達125家、109家、106家,這三個月的問題平臺數量之和甚至超過了2014年全年問題P2P平臺數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問題平臺主要表現為跑路平臺與提現困難平臺,其中前者比例為55%,后者比例為29%。山東、廣東、浙江、上海、北京5個省市由于運營P2P平臺較多,問題P2P平臺也出現較多,共計占比60.16%。
政策趨嚴 P2P行業大考下待轉型。隨著P2P問題平臺日益增加,跑路之風日盛,國家政策開始對這一行業收緊。2015年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提到要規范各類融資行為;2015年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堅決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金融欺詐、非法集資等行為;今年1月23日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則提出專項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
近期,我國14個部委表示,為遏制非法集資的蔓延勢頭,下半年國家將圍繞非法集資開展全國專項整治活動。
2016年行業進入整頓元年,預計P2P平臺將迎來大考。屆時存在非法集資、風控能力弱、資金實力不足的平臺將在嚴厲的政策監管下淘汰出局。剩余P2P平臺則需要通過轉型自救,主要有以下方式:
其一,針對日漸頻繁的網絡攻擊行為,加大IT投入,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其二,加強自律、建立個人征信制度,進一步提高網絡平臺信息透明度,并提高平臺信息安全;
其三,重視大數據技術運用,確保平臺資金安全交易;
其四,有實力的平臺加速上市,獲得充足資金,重塑品牌市場影響力
相關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P2P網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