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助推電影產業發展 互聯網資本進入電影產業形式及影響分析
電影業是文化產業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也是"互聯網+"發展最快的行業。2014年,互聯網加快融入電影業。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社交網絡興起,"眾籌"、移動APP、大數據、"線上選座購票"等互聯網手段,促進電影產業鏈從線下迅速向線上延伸,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我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表現為電影總票房屢創新高、捷報頻傳,影院和銀幕數逐年增加,觀影人次不斷創下記錄。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未來幾年仍將是產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快則明年就將超越北美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場。
首先是電影產業的產量規模,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發布《2016-2021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間,中國國產故事片總產量整體呈現出逐年增加,2010年時國產故事片總產量為526部,到2012年時達到一個頂峰,為653部。隨后才逐步下降,2014年下降至618部,但去年再度出現增長,達到歷年最高,為686部。
2010-2015年中國國產故事片總產量(單位:部)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此同時,票房同樣是節節升高,屢創記錄。根據上述報告數據,2012年中國電影產業總票房為170.73億元,而201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收入217.69億元,同比增長27.5%;2014年全國電影總票房296.39億元,同比增長36.15%,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
2012-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總票房(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快速發展的電影產業吸引了互聯網資本的加入,2014年,以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從資本運作到業務戰略合作等多方面深度涉足電影業。互聯網資本的侵入,將對中國電影產業產生影響。
互聯網資本進入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通過投資、并購和戰略合作,直接投資電影公司。互聯網公司憑借雄厚的資本,通過投資、并購和戰略合作,直接投資電影公司。
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以62.44億港元投資文化中國產業實驗區簽署了聯合投資成立影視公司的合作意向書,將在電子商務與電影的互利共贏發展模式方面進行探索。
11月,阿里、騰訊這兩家互聯網企業聯合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和中信建投公司,向華誼兄弟投資36億元用于影視劇制作。12月,奇虎360與光線傳媒成立合資公司,運營以電影為主的互聯網視頻業務。2015年3月,阿里又投資24億元認購光線傳媒定增股。
第二,則是直接參與電影制作。互聯網企業也直接參與電影制作,除前述將游戲作為IP資源改編電影外,騰訊又于2014年6月推出"為虎添翼"電影計劃,參與投資《鐘馗伏魔:雪妖魔靈》、《我的早更女友》等6部影片。7月,百度成立愛奇藝影業,推出"愛7.1電影大計劃"。樂視影業也主導投拍了《歸來》、《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3》等影片。
互聯網資本進入電影業,其初衷是網站的'內容饑渴',但在發展過程中,卻滲透到了電影產業上下游的每一個環節。
首先,產生新的利潤空間,縮短電影融資周期。“互聯網+電影”最簡單的理解是增加了一個賣場,產生了新的利潤空間;同時,互聯網打破了物理限制,為一些無法在院線得到充分展示的作品提供了放映空間。另外,互聯網跨界資本的進入,使電影融資周期縮短。
其次,改變了電影產業原有的思維模式。互聯網進入電影業是新生事物,它改變了電影產業原有的思維模式,更多得考慮了如何借助互聯網和電商為電影產業服務。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是大的變革,而"80后"、"90后"年輕人的整體崛起,瓦解的不僅是傳統制作方式,更是思維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全面到來的今天,傳統電影行業也在摸索中求變,互聯網企業的深度介入,使產業融合、電影長尾經濟的形成、電影衍生價值的開發等變得唾手可得。未來,"互聯網+電影"將在深度融合中實現雙贏或多贏。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