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21萬平方米
近日,總建筑規模21萬平方米的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正式開建。該園區將于今年底建成展示中心,2017年封頂,2018年初竣工投用,預計入駐企業將達到150家,其中國際大型設計企業5-8家,年產值250億元。
集成電路產業鏈分為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三個環節,各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產業。三者之中,設計業對科研水平要求最高;制造業對裝備技術水平要求最高;封裝和測試業技術壁壘相對較小,但利潤率也較低。而受國內技術水平、產業結構和集成電路先進國家產業政策的制約,國內集成電路行業中,銷售收入占比最高的一直以來是封裝和測試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1933.7億元,其中封裝測試業銷售收入為975.7億元,占比達到54.38%,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然而,隨著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的成長和眾多留學人才的歸國,國內的集成電路設計業取得了顯著發展。2014年,國內集成電路行業銷售收入為3015.4億元。其中,封裝測試業業銷售額為1255.9億元,占比經過連續三年下降后為41.65%;設計業銷售額為1047.4億元,占比經過連續四年上升后達到34.74%。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逐步形成了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三業并舉、協調發展的格局。
圖表1:2010-2014年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結構(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分析認為,當前我國基礎電路行業主要面臨以下三大囧境:
1、對進口產品仍有較大依賴性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球市場的10%左右,而消費規模則占全球市場的20%,集成電路的進出口逆差將近1500億美元,僅從表觀數字來看就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而考慮到國內產品以中低端為主,而國內需求量最大也最迫切的高端產品國內無法生產,CPU、存儲器等通用芯片主要依靠進口,國內通信、網絡和消費電子等產品中的高檔芯片也基本依靠進口,中國對進口集成電路的依賴程度比貿易逆差顯示出來的更大。
2、技術能力不強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存在"兩個在外"的怪圈:一方面,國內設計企業傾向于找海外代工廠做代工;另一方面,國內本土代工廠也不愿意接我們設計企業的設計,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技術能力的缺乏。芯片設計方面,設計企業缺乏工藝知識,也沒有定制和修改工藝參數的能力;設計企業對第三方IP核的依賴程度奇高,沒有建立內部設計工具維護和發展隊伍,缺少根據自己的產品開發和優化設計流程的人才和能力;設計企業大多采用通用的ASIC設計方法,缺少定制化和COT的設計知識。代工廠方面,尚未建立完整的設計服務和支持體系;IP核研發滯后于工藝的開發,IP核開發能力薄弱;工藝研發往往依托外來客戶的支撐;對設計方法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3、在產業格局中處于邊緣
在產品領域方面,高端通用處理器、存儲器、DSP、FPGA等幾乎全部被跨國公司所壟斷,雖然國內企業在這些產品領域有所建樹,產品開發取得了可喜的成繢,但產品變成商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我國設計企業近些年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射頻、基帶及應用處理器的產品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進展,但設計業中的多數企業由于技術、團隊、市場開拓等多方面的原因,進入不了集成電路產品的主戰場,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被邊緣化的現象非常嚴重。
政策開路,有望發揮龍頭作用
當前政府為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先后有國務院出臺18號文和4號文,01、02重大科技與項等。以及2014年6月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迕綱要"和9月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此外還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等。因此集成電路行業在國家扶持政策上已經為行業發展掃清了障礙。
中關村園區定位于"科技創新中心",打造產業生態圈、企業生態圈、資源生態圈、智慧生態圈等四大生態系統,面向全球IC設計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成長空間,助力企業從孵化器、創業型企業、高成長企業、大中型企業向國際化企業的高速邁進。因此在政策開路的背景下,園區有望發揮龍頭作用,為行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溫床環境。
| 相關推薦 |
集成電路產業行業前景報告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 京東方設基金造國產顯示芯片 集成電路產 |
| 芯片價格戰愈演愈烈 集成電路產業前景分 |
| Marvell大甩賣聯芯或接盤 集成電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