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通信業“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
(五)主動服務社會民生,積極倡導綠色發展
“十一五”期間,上海通信業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和服務,與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緊密結合,直接帶動和間接拉動了上海的經濟增長。通過推行移動電話資費“雙改單”、下調移動電話國內漫游費、取消固定電話本地網區間通話費、推出互聯網寬帶優惠套餐等一系列舉措,切實降低電信資費水平,將惠及民生落到實處。據測算,“十一五”期間上海的電信綜合價格水平下降約 40%。
“十一五”期間,上海通信業不斷提升通信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成功組織實施了上海世博會、六國峰會、北京奧運會上海賽區等一系列重大通信保障。尤其是上海世博會期間,成功經受了超長時間和超大客流以及高溫、汛期、雷暴等惡劣天氣等各項考驗,世博園區內的固定通信、移動通信、互聯網、800M 數字集群、962010 世博熱線和世博各類專業信息化系統均安全、穩定,各項通信指標達到優良水平,未發生任何重大通信故障和網絡運行安全事件。
“十一五”期間,上海通信行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倡導節能、減排、降耗的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截至“十一五”期末,上海基礎電信企業合作共建了 1116 個移動基站,共建率為 49.8%;共建 674 座鐵塔,共建率為 75.0%;共建 350.8 公里傳輸線路,共建率為 40.0%;共享 296 個基站,共享率為 85.1%;共享 285 個鐵塔,共享率為 84.6%;共享 80 公里傳輸線路,共享率為 40.2%。初步測算,累計節約投資約 4 億元。
二、“十二五”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也是上海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經濟、政策、技術等各方面的促進因素和制約因素互相交織,將為上海通信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開辟新的空間,同時也將提出新的要求。
(一)經濟環境為通信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進,通信業對其他產業的信息化促進作用日益凸顯,世界許多國家已經將發展通信業作為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為通信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但由于全球經濟的復蘇動力不足,與“十一五”時期相比,通信業外部發展環境將進一步趨緊。我國經濟發展平穩運行,持續向好,人民群眾的通信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國內輸入型通脹和結構型通脹壓力明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會對通信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十二五”是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堅定不移地調結構、促轉型,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著力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全面促進城市信息化,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和水平,培育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努力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智力資源較豐富、商務環境較規范、城市開放度較高以及世博后續效應釋放,將為上海未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為通信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二)政策環境為通信業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指出,要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必將為通信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是促進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智慧城市”目標實現的基礎和先導,支撐和服務“智慧城市”是通信行業的重要責任。通信行業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是“智慧城市”行業應用平臺的承載者、產業鏈發展的促進者和綜合信息服務的提供者。
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構建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成為國內帶寬和服務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為技術和應用創新提供基礎保障,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便捷和實惠的信息通信服務”。這為我市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目標措施。
“三網融合”:國家積極推進“三網融合”戰略,將進一步推進IPTV、手機電視、網絡視頻等業務規模化發展,為通信行業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對通信業網絡、技術、業務、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資本多元化: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十二五”期間,通信業開放程度將擴大,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將進一步豐富行業結構,提升行業的總體競爭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廖子璇:2025年全球康復器械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市場規模持續攀升【組圖】
全球康復器械行業的發展歷程是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深...[詳細]
- 劉帥:2025年蘭州市產業結構全景圖譜
- 蔣金成:2025年云南省水力發電行業發展:中國第二水電資源大省,行業發展優勢明顯
- 溫楊洋: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OLED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