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馬云:會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
2014-12-09 15:09:50 責任編輯:張昳 來源:新浪科技
我自己認為“新常態”,是新經濟下的“新常態”。這個新經濟對大家的沖擊非常之大。很多人都在責怪說都是互聯網、都是馬云把我們的傳統商業搞壞了,為什么不質問自己十年看不到這個趨勢?怪別人沒有用,今天的新經濟剛剛開始,未來30年、40年都會被這個新經濟所沖擊。新經濟沖擊的不是技術,今天缺乏的不是技術,天下沒有你買不到、找不到的技術,你只要想做。問題是你敢不敢用、敢不敢接受新的觀點。
抵抗沒有用,只有適應、融合。因為只有自己改變了自己,才有未來。我們今天要改變的,不是技術,不是改變昨天跑在前面的人,而是改變自己以適應未來。以前我們做企業以自己為中心,未來新經濟下是以別人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以員工為中心。讓員工比你強大,這是未來最重要的,因為員工是未來創新的源泉。
幾年前在臺灣參加一次論壇,討論創新,吳小莉說,馬云我們臺灣那么多七八十歲的企業家都在談論創新,我說臺灣沒希望了。年輕人到哪了?難道我們七八十歲還認為我們比年輕人厲害?機會要給年輕人、員工、給你的客戶。30歲跟別人干,40歲我們為自己干,50歲必須為別人干,為孩子干,為你的員工干。
關于互聯網的整個經濟思考就是圍繞幾個觀點,以他人為中心,開放、透明、分享、責任,這是未來最主要的精神。以前我們的經濟不可能分享,我希望我掌握的信息你不能掌握,這樣我才能賺錢,而今后是只有分享出去,才可以成功。
今天互聯網經濟對世界的沖擊,相對來講算是小的。互聯網跟200年前工業革命一樣偉大,工業革命帶來了蒸汽機、火車等人類的變革和社會進步,但是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的沖擊也非常之大,帶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互聯網只是讓你改變自己的意識,重新思考未來。
其實,今天阿里的系統看起來很奇怪,因為七八年前一群企業起來,一群企業倒下,很少有企業能紅三年,幾乎沒有,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模型,干三年。經濟永遠不可能最好。好的企業一定是在壞的形勢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是經歷過幾次失敗,至少經歷過幾次經濟低迷。在座每個人如果想做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一定要記住,今天的“新常態”,所謂的挫折和困境,就是你的最大機會。因為今天所有的企業都跟你一樣,日子都不好過,不僅僅你不好過,有人比你更不好過,問題就在于你是否可以比別人先起來、先改變。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做企業,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中,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贏,這個機會已經不多了。這樣的機會為什么輪到你?你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有對未來經濟進行預測、設想,找到未來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事情,才有可能有機會。
拿我自己來說,我通常預判十年以后、或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這個事情,我就先干,等政府號召大家來干的時候,我轉身就跑,因為等大家都上來,就輪不到你有機會了。所以要把握未來,要有戰略,戰略就是基于對未來的判斷,戰略從愿景來,愿景從使命來。所有使命、愿景、戰略、組織、文化、人才整套體系的建設都要完善和強大,你才有可能做好。
此外,要走得久,你需要有組織。要建立強大的組織,建立一個組織文化,因為只有強大的組織和文化,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文化強,則企業強。文化的本質,是要讓你的產品要有品質,什么叫品質?要有味道、有質地,有品質的公司才能產生出有品質的產品和提供有品質的服務。而有品質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質的員工造成的。不要舍不得在員工身上花錢,而是把錢花在流水線上,因為誰都愿意把錢貸給你買設備,但是沒有一家銀行愿意貸款給你培養員工,這是企業經營的藝術。
如果我們考慮未來,我想跟大家講,未來機遇應該是越來越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十年以后賺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有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大企業一定比今天多,新企業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后60%在座的企業可能都不見了,但是你希望成為那40%在的,還是60%不在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一定會有一批企業倒下,所以要適應未來。所以要對企業的文化、組織進行提升,要進行全球化思考,因為互聯網會加速全球化。
今天做生意的資源配置,已經不是中國的資源配置,是全球的資源配置。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國15年以后將有2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崛起,將會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假如像我們今天這樣繼續以量而不是以質競爭,我相信十年以后最倒霉的一定是你。要相信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是最重要的,我確實不懂技術、財務、也不懂管理,但是我懂一樣,相信年輕人就是相信未來,他們一定會更勤奮。
最后,人定勝天,天是有規律的,天可能是天災人禍,但是這個“定”是鎮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因為在任何經濟狀況下考驗的都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體現在員工的能力,你組織的能力,文化的能力,對未來預判的能力。所以只有在常態下我們先鎮定了,才能躲過可能的災難,就像發生地震的時候,越鎮定就越有機會。
今天是商人的機會,今天是我們可以展示我們對未來的判斷的機會,展示自己能力的時刻,今天我們更能展示企業家才是這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因為只有企業家強大,中國才能強大;只有企業家昌盛,整個中國市場才能昌盛。我深以為傲,如今能與大家一起。感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中國重卡行業上市企業營收均值近年波動下調,2024年...[詳細]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 黃纓杰:2025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下游市場 鋰電池下游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組圖】
- 鄭晨:預見2025:《2025年中國液壓行業全景圖譜》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