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深陷危機 房地產煤炭雙雙疲軟
多年來,依托天然的資源稟賦,尤其是煤炭產業,鄂爾多斯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02年,鄂爾多斯GDP規模為204億元,到2012年則達到3656.8億元,10年時間增長了近17倍,增速連續9年位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人均GDP甚至超過了香港。
2012年,鄂爾多斯煤炭產量5.9億噸,折合產值約3000億元,占鄂爾多斯市GDP的80%。然而,過分依賴煤炭資源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從2012年1月開始,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由792元/噸一路跌到今年5月中旬的612元,跌幅達22.7%。為此,鄂爾多斯2012年的GDP增速從內蒙古自治區首位一下跌至倒數第一。
2013年,鄂爾多斯的經濟形勢更不樂觀,一季度僅完成GDP約719.6億元,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2.1個百分點,如果任憑這種態勢發展,預計全年將比2012年GDP降低近700億元,降幅超過20%以上,幾乎等同于鄂爾多斯市的經濟有三個月處于停擺狀態。
一廂情愿的增產計劃
正是在這一極不樂觀的前景中,鄂爾多斯市政府制定了一個逆勢而上的目標:2013年全市GDP突破4000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達到870億元,增長6%。其中,2013年全市煤炭產量目標從2012年的5.9億噸增長到了6.5億噸,煤炭不但不能減產,還要計劃增加產量6000萬噸左右。
一位鄂爾多斯當地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煤炭增產6000萬噸,意味著比2012年增產10%。以年產50萬噸的煤礦為例,增產10%就意味著企業至少要追加近千萬元的技術改造費用和設備投入。但是,現在的煤炭是供過于求,增產的煤炭賣不出去,而低價售出則面臨虧本風險。
另一位煤礦企業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中等規模的個體煤礦為例,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開工挖煤每個月的虧損額大約是40萬元左右,而停產每個月的員工工資和設備維護等費用加起來最多不到20萬。因此,許多煤礦選擇了停產。
多位鄂爾多斯當地的中小煤炭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反映,依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鄂爾多斯的煤炭價格已經跌到了當地企業生產成本的邊緣,甚至粉煤價格出現了倒掛的情況,企業只有通過減產,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生產費用和損失。這時政府要求企業增產,幾乎等同于將企業的資金轉移為政府的數字業績,沒有企業愿意為此買單,只有大企業能夠承受這種損失。
與民營中小煤企紛紛減產、停產不一樣,當地一些大煤企喊出了“為政府分憂”的口號。作為內蒙古“雙百億”工程重點培育企業的伊東集團就提出“不停產、不減員、不降薪”。
伊東集團總經理楊二喜曾公開表示,“沒有政府的支持,我們的企業不可能做這么大,作為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選中的煤炭整合主體,在這個時候應該主動為政府分憂。”
“為此,伊東集團受到了鄂爾多斯當地政府的高度贊揚。但是,誰疼誰知道。”一位鄂爾多斯當地的煤礦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時不減產,就意味著虧損。伊東集團煤炭生產能力約3400萬噸,2012年的利潤只有十多億元,此次宣布不減產將帶來直接損失近20億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中國重卡行業上市企業營收均值近年波動下調,2024年...[詳細]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 黃纓杰:2025年中國鋰電池行業下游市場 鋰電池下游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需求拉動【組圖】
- 鄭晨:預見2025:《2025年中國液壓行業全景圖譜》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