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航空翅重難飛
航線之爭
除了資金之困,在整體的競爭環境上,作為“后來者”的民營航空也并不占上風。
去年9月,春秋航空正式開通京滬航線,從而成為首家獲得國內盈利水平最高航線運營的民營航空。
此前,京滬航線主要由國航、東航、南航等傳統航空巨頭運營。事實上,很多民營航空在開飛前,申請的航線其實都是北京、廣州、深圳和成都等熱門航線,不過最終批下來的卻大多是北京旁的天津,廣深旁的珠海,以及成都旁的綿陽。
對此,一位國內民營航空公司的高層說,目前的航權時刻分配,客座率、準點率的好壞并不是主要的依據,傳統航空公司如果不愿意放棄此前獲得的航權時刻,新進者就很難取而代之,只能期待熱門航線上擠出的增量。
比如已經獲得京滬航權的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上海到北京的航班時刻就都是晚上起飛,凌晨到達,而北京到上海的航班時刻又是一大早6點多起飛,8點多就到達。
另外,飛行員、機務等人力資源配套的滯后,也一直拖延著民營航空擴張的步伐。培養一名成熟的飛行員需要幾年時間,倉促籌建的民營航空要想盡快起飛,只能從“老大哥”那里挖人,而即使按照相關民航規定為跳槽的飛行員支付最高210萬的賠償金,很多傳統航企也依舊不愿放人。
此外,民營企業普遍具有的低成本優勢,在國內民航業也不適用。由于國內航空公司的燃油供給是由中航油一家提供,而國內大、小機場的飛機起降費用差異在中國也不明顯,留給企業降本的空間并不多。
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一些中小民營航空公司,一度選擇與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包租飛機的形式來運營,這又造成飛行資源的極度分散進而為管理帶來困難,這也是仍在停飛的河南航空2010年發生伊春空難的間接原因之一。
也正是伊春空難,令民航局收緊了社會資本進入航空業的審批權,除了暫停受理新設航空公司(含航空公司設立子公司)申請,對于已經批準籌建的航空公司,也要求各地區管理局加強對其籌建過程的監管,嚴格對其申請經營許可證的初審。雖然社會資本投資民航業的熱情并未消減,但令人尷尬的事實是,民營航空的數量有減無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蔣金成:2025年云南省水力發電行業發展:中國第二水電資源大省,行業發展優勢明顯
云南省作為全國第二大水電資源大省,具備良好的水力...[詳細]
- 溫楊洋: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OLED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 李靈卉:收藏!一文讀懂2025年蘭州市發展情況(民生篇)
- 劉海晶:【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量子通信行業競爭派系及競爭格局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