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能源汽車運營缺規劃 快充模式隱患多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重慶市正著力編制《重慶主城區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布點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10年底公布的“十二五”期間由重慶電力投資建設30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1000臺交流充電樁的舊規劃或將進行大調整。
而重慶此次《規劃》編制的原因,與重慶主推的大功率快充模式的純電動公交車不無關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慶科技局人士表示,快充模式雖在歐洲盛行,但國內充換電運營商并未推廣,也并未寫入重慶電力此前的建設規劃當中。
因此,此番編制《規劃》,將快速充電站規劃寫入其中顯得格外重要。
快充模式隱憂
雖然目前重慶快充模式在全國獨樹一幟,但因為適應發展的規劃的缺失,重慶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之路隱患重重。
“因為快充功率過高,對電網或將存在影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表示,快充模式對電網的影響,目前并無明確的結論,如果規劃不當,肯定不利于其發展。但等到問題發生時,再去處理再去規劃,代價會非常大。
據前瞻網了解,《重慶市電動汽車充電系統技術規范研究》項目聯合了長安、恒通、市規劃局、中國電科院等汽車廠商和電力企業,共同制定重慶市首批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標準的制定將為重慶市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驗收等工作提供依據。
該《研究》或將從技術層面減少快充對電網的影響,但若無針對性的建設規劃,單單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新模式的發展仍然前景堪憂。
作為全國唯一推廣快充的城市,重慶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適合作為快充模式的試點地區。
據了解,重慶位于三峽庫區、依靠三峽電網,較為廉價電能是其成為快充的基礎條件,并為電網耐沖擊性等奠定了基礎。
此外,重慶名為“山城”,山多平地少無法滿足換電站對場地的需求。因而在重慶推廣國網“換電”模式存在困難,也為其選擇快充提供了地理上的基礎。在產業方面,有配套的快充客車生產商也為重慶選擇快充模式提供了可能。
關于快充模式的發展,恒通電動客車執行董事鄧平表示,目前電力公司的做法是建設集中快充站,這樣對電網將存在一些影響。
如果將充電樁分散建設,其對電網沖擊也分散了。鄧平認為,目前沒有人來做統率的工作,充電站的布點牽涉到場地、消防等諸多方面,誰來協調?單靠電力公司或者整車廠,肯定不行。
統一規劃缺失的代價
在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調整已有先例。前瞻網記者了解到,杭州最初建有200臺充電樁,隨著國家電網“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運營模式的提出,杭州轉而大力建設充換電站。
但規劃調整也伴隨著一些代價,杭州昔日200個充電樁自此無人問津,蒙上了厚厚的灰塵。代價的大小與規劃調整的時間有著緊密的關系,倘若有效規劃遲遲不出,除了代價慘重,還將制約新模式的發展。
從2011年4月至今,31輛由恒通電動客車生產的純電動公交車已陸續出現在重慶街頭。這些公交車內置鈦酸鋰電池。該電池能量密度雖低,但循環壽命較長,因此需使用大功率快充補充電能。
鄧平表示,該車每次充電僅需十分鐘,充一次電能行駛40公里左右,每天充電6次,能夠滿足公交車的運營。
據了解,目前全國僅重慶使用該模式。全國首座快充站建在重慶空港內,站內裝有6個充電樁。
重慶電力公司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建設快充站主要根據公交集團運營的線路來安排。根據使用情況,配備簡易的快充設施,沒有必要建設大型快充站。“今年還將建設8座簡易快充站。”
而重慶電動客車使用者重慶公交集團并不認同這種“按使用情況”進行布點的方式。該集團一名管理層人士告訴表示,充電站都是建設在公交站場里,沒有站場但需要充電的地方就無法建設。但電動汽車充電站肯定需要由政府來統一協調。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電力公司、整車廠商、公交集團之間的意見難以統一的問題恰恰因為無人協調。
重慶科委一位處長表示,重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主要由科委負責,但規劃、充電站等方面由其他部門各負其責。但實際上中間的很多協調工作落在了整車廠商的身上。
上述電力公司知情人士也承認,跟車廠簽訂過戰略協議,共同推動重慶市的發展。但政府層面尚未出臺正式的政策,只有一些會議紀要或者領導單方面的要求,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推進將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廖子璇:2025年全球康復器械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市場規模持續攀升【組圖】
全球康復器械行業的發展歷程是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深...[詳細]
- 劉帥:2025年蘭州市產業結構全景圖譜
- 蔣金成:2025年云南省水力發電行業發展:中國第二水電資源大省,行業發展優勢明顯
- 溫楊洋: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OLED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何樂:2025年中國重卡行業財務指標分析 行業規模及盈利能力波動下調【組圖】
- 穆曉菲:【干貨】玻璃纖維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京津冀地區北斗導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綜合產值規模超過900億元【組圖】
- 李佩娟:獨家!一文帶你看中國牛肉面之都—蘭州
- 蔡志濠:【投資視角】啟示2025:中國傳媒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寧凱亮:2025年中國輕食行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